周遭的同學們都跑去看Life of Pi,所以也挑起我想看這部片的慾望,於是不常看電影的我就進場看電影囉!
這部片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開始描述主角(Pi)名字的由來、生長環境和所信的宗教。主角的名字其實是Piscine,源自於法國一個有名的游泳池,但是在印度卻會被其他同嘲笑為pee。因此,主角就想了一個辦法讓其他同學將自己的名字聯想成。因為
在數學中是一個除不盡的小數,所以主角在數學課時,默寫出pi的小數位數,讓大家感到吃驚。從此之後大家就叫主角為Pi,而非pee(撒尿)。少年Pi的父親擁有一家動物園,主角從小和動物們一起生活,因此知道動物園裡面每隻動物的名字,例如:猩猩叫做"橙汁"、老虎叫做"理查帕克(Richard Parker)"。主角認為動物可以成為朋友,有一次他想要餵理查帕克吃肉,但是被父親阻止並在Pi面前餵食理查帕克一隻活的山羊,企圖告訴Pi動物是不可能和人類成為朋友的。Pi的母親從主角小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宗教、尋找自己信奉的上帝;Pi的父親雖然篤信科學,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是他希望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於是Pi從信仰印度教開始,陸續接觸到基督教和回教,Pi企圖透過信仰三個宗教嘗試接觸上帝。
主角家的動物園由於政府要將土地收回,因此Pi的父親決定拍賣動物園裡面的動物們。於是全家人帶著動物們乘坐日本籍的貨船要到加拿大展開新的生活。在船上的日子裡,Pi和Pi的母親吃素,但是船上的廚師沒有提供素食給他們母子,因此Pi的父親和船上的廚師發生爭執。而船上的水手建議,肉汁在水手的宗教裡面也算是素的,建議他們可以吃些肉汁。就在不久後發生了暴風雨,主角因為好奇心跑上甲板,因此幸運地搭上了救生船。在救生船上,Pi發現除了他自己,還有一隻受傷的斑馬、猩猩和鬣狗。在飄泊的風浪中,鬣狗把斑馬、猩猩咬死,正當Pi和鬣狗正要交鋒的同時,老虎(理查帕克)從帆布中衝了出來把鬣狗咬死。害怕的Pi做了一個小型的飄浮甲板,並在漂浮甲板和救生船中間牽了一條繩子,讓自己可以來回救生船和漂浮甲板間,取得船上的救生物資,同時可以遠離理查帕克的威脅。在漂浮的227天中,Pi和理查帕克一度飄到一個充滿貂貍棲息的小島,在小島上Pi發現了一個淡水湖。某個晚上,Pi恍惚中發現湖內有很多條死掉的魚,和一朵花蕊中藏著牙齒的花朵,因此Pi決定帶著理查帕克離開這座吃人的小島。在Pi陷入絕望之際,救生船飄到墨西哥的海灘,Pi也因此獲救了。
在Pi獲救的同時,日本籍貨船的搜查員前來詢問主角,當初貨船是如何發生船難的。於是Pi就把這個故事告訴了搜查員,但是他們並不相信他,希望Pi可以告訴他們真正的原因。Pi想了想,告訴他們當時發生船難時,他和母親、受了傷的水手和廚師搭上了救生船,但是在飄泊的風浪中,廚師打死了受傷的水手和Pi的母親,之後Pi就把這個可惡的廚師給殺了。反應很快的人可以發現,這二個故事有其相似的地方,受傷的水手幾乎等於受傷的斑馬;猩猩好像是Pi的母親;可惡的廚師就像是鬣狗;而幹掉鬣狗的老虎就像是主角Pi。但是聽故事的人會相信哪一個故事呢? 就留給觀眾自己想像囉~
針對故事的內容,我覺得有很多令人想像的空間。以下存屬個人見解:
電影中對於宗教信仰這件事,我非常認同Pi的母親給予小孩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崇尚、認同的宗教,而不是強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信奉和自己一樣的宗教。少年Pi在片中透過信奉三個宗教追尋上帝,在暴風雨中雷光乍現時,Pi覺得上帝顯靈,告訴理查帕克絕對不能錯過這一刻。其實,我覺得在影片中上帝也帶領Pi經歷不同的處境,例如:Pi和理查帕克遇到飛魚群,飛魚自己跳到救生船上,提供Pi和理查帕克糧食的來源、在飢寒交迫的時機,讓Pi和理查帕克登陸充滿糧食的小島等。似乎,宗教穿插在這部片中也有其意涵。
影片最後給了觀眾二個故事(動物版和人類版),似乎是藉由動物版故事當中刻畫各個動物的特色,隱喻人類具有象徵動物特性的一面。例如:在動物版的故事中,主角Pi象徵的老虎就把象徵廚師的鬣狗給殺了,似乎就在描述自己想要把廚師殺掉(或許相信人類版為真實版本的觀眾會覺得這件事根本就是真的!)。
在影片中呈現很多類似主角幻覺的畫面,包含大鯨魚出現將主角在漂浮甲板上的存糧翻倒在大海中、在島嶼上主角恍惚中看到淡水湖中的死魚和隱藏在花朵中的牙齒等。讓觀眾充滿很多想像空間,這些事情到底是真實發生還是主角在作夢,但是片中又確實充滿很多證據讓我們相信這確實發生,就像是在主角幻覺中大鯨魚的出現,之後也真的讓存糧不見了。
很多場景也將鏡頭拉遠,特別將主角在漂浮甲板和老虎在救生船,並用一條繩子牽連彼此的畫面標示出來,顯示主角Pi和老虎理查帕克之間維妙維肖的關係,一方面表現出在大海上主角和老虎僅能依靠彼此,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主角害怕老虎會把自己吃掉的恐懼感。另一個在遠離小島的畫面也將鏡頭拉遠,展現島嶼的整體形狀,眼尖的人會發現島嶼竟然像是一個躺在海平面的女人,而位於中央的淡水湖就像是女人的胃,而主角幻想出來死在淡水湖中的魚彷彿就像是在女人的胃中被消化的魚。
這部電影在許多的鏡頭或是故事情節都再再表現出其他不同的寓意,讓觀眾自己尋找、自己聯想,建構出自己的故事和對影片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