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榮幸和我的老闆討論大學教育的議題。

我老闆現在剛到大學任教,由於開設的課程是合授的必修課程,所以一學期會有五位老師一同授課。

目前已經上過五堂課,準備要期中考了。

沒想到我的老闆竟然每堂課都去聽,也就是非他上的課他也會去旁聽。他說這種合授的課程,如果沒有一位老師每堂課都去聽課的話,並讓學生了解貫穿每一堂課的課程主要的概念,學生會沒有頭緒、不了解這整學期拼拼湊湊的課程內容。如果僅僅讓學生每個禮拜聽不同的老師講授沒有連貫性、或是關聯性的課程,這樣就是在浪費學生所繳的學費。所以,他花時間每堂課都去聽課、上課。連期中考前一周的周五都還抽出額外的時間,幫學生複習前幾個禮拜每位老師授課的內容。他說必須要讓學生在大學階段就培養出critical thinking,畢業之後有沒有記得授課的知識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讓學生出社會工作後學會思考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否正確的判斷能力,這才是高等教育應該要教學生的東西。

他還有提到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普遍老師都覺得不是自己教的不好而是學生不認真。真的很少老師會去思考為什麼學生學習成效不好。現在很多學校會強調國際競爭力,要求老師要用英文授課,但是殊不知學生的英文程度並沒有好到,可以完全吸收老師使用英文授課所想要傳達的授課內容。那英文程度不佳的學生不就失去學習的機會了嗎?如果只一味的強調英文授課,而不去改善授課的品質和教學的內容,真的會提升學生的能力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大學教育要帶給學生的是什麼?想要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我在大學階段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考過我所接受的教育,或是去思考我想要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只是被動地接收老師所教的東西,甚至於接收老師"朗誦"教科書上的內容,或是接受許多位不同科別的醫生每個禮拜講授自己科別的內容,但是可能和我們科系沒有太大的關聯性、也和這整學期授課主旨沒有太大的關係。現在的我對於大學階段接受的教育感到很憤怒,但是以前在當傻傻大學生時,根本沒有想到付出的學費換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或是更好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只是覺得我應該要乖乖去上課,以為只要去上課就是在學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huilo 的頭像
    yuhuilo

    yuhuilo的小天地

    yuhui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